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海洋管理知识,能胜任海洋科学考察与研究、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专业素质高、适应面广、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现代生物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化学等方面实践性环节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掌握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资源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具备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动向,能跟踪国际海洋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6.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独立实验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海洋科学。
四、核心课程
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学、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海洋微生物学、鱼类学、海藻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海洋化学课程实习、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实习、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课程实习、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海洋生态学课程实习、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实习集中性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海洋生态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海洋微生物学实验、鱼类学实验、海洋浮游生物学实验、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海洋化学实验、海洋生物技术实验等。
七、修业年限:四年。
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师资队伍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注重以才引才、以才育人,以平台引人才、以人才强平台,现有专任教师24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学位占比91.6%,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占比23%,国家杰青、省特级后备人才等省级及以上人才19人。“闽台特色海洋生物绿色养殖与资源利用”获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海洋研究院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闽台特色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团队获首批“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研平台
本专业依托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市海洋生物健康养殖与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福州海洋研究院海洋健康养殖研发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研究平台,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形成了完善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成为福建省主要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为“海上福建”建设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
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并形成了完善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成为福建省主要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举办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年会,连续举办四期“海纳百川”学术论坛,邀请国家杰青、水科院水产学科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产学科第七届评议组召集人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在水产与海洋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数字赋能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建有全国首个深远海机械化大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实训基地,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峡西岸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家单位签署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
就业方向
目前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可供职于政府海洋管理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渔业管理、海洋管理等企事业单位。

优秀的教学科研平台

丰富的野外科研考察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