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下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莅临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园艺学院指导交流,并作主题为“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 on Tea Biochemistry)”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园艺学院林金科院长主持,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兰思仁校长出席会后讨论,湖南农业大学熊立瑰教授、安徽农林大学王一君教授、翟小婷副教授、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中心俞晓敏教授、茶学系郝志龙副教授、吴亮宇副教授、金珊副教授、吴扬博士、邓婷婷博士、郭嘉懿博士等多名教师和园艺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

合影
宛晓春教授就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与现场老师同学们展开了系统的讲解,主要包括茶树次级代谢途径进展、茶叶加工化学研究进展、茶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和十四五研究重点展望。宛教授团队从茶树基因组学到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讲述了在茶树生长及茶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质的变化,并建立了茶叶化学结构、健康功能以及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的三大数据库,为全世界的同行提供使用。报告结束后,老师同学们与宛教授就茶树基因组学及茶叶加工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最后,宛教授寄语在座的茶人们,共同致力于解决夏秋茶利用问题,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农收益,并为中国茶更好地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交流现场
宛晓春,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至1996年在英国雷丁大学食品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5-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安徽农业大学工作,历任生物技术中心副主任、轻工业学院院长、副校长,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书记等职务,现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948、农业成果转化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在PNAS等发表高质量论文270余篇(他引1万余次,H指数56);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制订ISO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5项;主编教材和专著4部;获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宛教授率先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主导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首创绿茶自动化加工数字化品控技术与装备,发掘黄茶健康功效和品质形成机理,创建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制订多地茶产业发展规划,为科技创新升级、产业高效发展、茶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