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森林康养是林学专业下的一个特色培养方向,是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挥森林综合服务功能的前瞻视野下,培养具备以森林资源为基础服务社会大健康领域的专门人才。本方向针对林业产业新业态对多样化林学人才培养需求问题,实施以林学专业为基础、以森林康养方向为特色的融合教学培养模式,针对性培养具备森林康养、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自然教育、中医基础、身心疗愈等领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塑造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以国际视角全面审视社会对森林功能需求的动态变化、掌握森林康养整体和局部发展态势等核心能力。为林业、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机构、旅游等职能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输送胜任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康养规划与管理、自然教育设计与实践、动植物与环境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康养管理、生态旅游学、景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森林植物资源学、森林经理学、自然保护区学、植物景观设计、森林食品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健康管理学、环境心理学、运动休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疗愈与检测、森林康养规划与设计、森林康养活动设计等方面专业技能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森林康养资源管理与规划设计、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疗愈项目设计管理与评价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热爱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艺术素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身心健康,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强及四新建设的林业新业态,能够在林学及森林康养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实践等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2. 具备扎实的化学、数学、数字赋能等基础知识和林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林业相关领域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解决森林资源管护、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森林康养相关领域管理、森林疗愈与实证研究、森林康养地(地域或基地)规划设计、生态旅游、森林培育、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4. 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保健、森林康养规划与设计、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绿色低碳知识;
5.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林业和森林康养相关领域的研究、管理和生产实践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6. 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协作共事;
7. 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林业和森林康养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
林学、生态学。
四、核心课程
森林植物资源学、森林康养管理、生态旅游学、森林培育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经理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森林康养概论、森林博物学、树木学、森林康养管理、生态旅游学、森林植物资源学、森林培育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等课程实习、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与实践及毕业论文(实习)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植物学实验、森林博物学实验、树木学实验、森林康养规划与设计实验、森林植物资源学实验、森林食品学实验、3S技术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绿色疗法实验、植物景观设计概论实验、无人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验等。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九、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生修读最低总学分为169学分,其中必修课106.5学分、专业选修课22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0.5分。
十、相近专业
林学、生态学、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