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研究方向
植物生态学研究团队聚焦植物与环境互作机制、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及全球变化响应等核心领域,致力于从分子、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多尺度揭示植物生态学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方案。重点研究并解析环境胁迫(如干旱、污染、入侵物种)下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与抗逆性分子基础。探究气候变化(升温、CO₂浓度升高),农业栽培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网络的影响,阐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协同演变规律。利用基因组、转录组及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解析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生态过程的调控作用,研发基于植物功能群优化的生态修复技术。团队以"解析机制-预测响应-优化调控"为研究主线,旨在建立植物适应性进化的生态预测模型,发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植被恢复技术体系,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碳中和目标下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跨尺度决策支持,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招生联系人简历接收邮箱:尹健 博士 jyin@fafu.edu.cn
二、团队负责人(PI)介绍

林文伟,男,教授。取得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植物病理系博士学位,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项目)资助,福建省高层次引进人才。所属学科生态学,研究方向为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几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包括生长素信号传导,机械力信号分子机制,以及小G蛋白介导的细胞骨架形态建成。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PNA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8篇论文。目前主持有国家优秀青年项目(海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省)等多个项目。
个人主页:
https://hbmc.fafu.edu.cn/1b/e8/c4949a400360/page.htm
三、团队其他成员介绍

吴则焰,男,现为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熟悉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和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46篇,其中3篇论文获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2016年中国最具影响国际百篇学术论文”。同时担任《Earth Science》期刊编委、《PLoS ONE》期刊责任编辑、《生态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5个期刊审稿人。主持教改项目省级6项,校级7项(含重大项目1项);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8篇;参与农业生态学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科研团队创建与管理,副主编国家级教材4部,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均为第2完成人),一等奖1项,获校优秀教师,校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同时担任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莆田市科技特派员,获评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及三农工作。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wzy/

王文斐,男,1984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发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植物单糖基化修饰和植物激素在根系发育中的作用。2013年-2015年,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USA)和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植物生物学部(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USA)进行博士后训练。荣获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和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校杰出青年。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含国家磷专项子课题)和多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在PLos Genetics,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Planta,Plant Molecular Biology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wwf1/

吴林坤,男,中共党员,博士,博导,教授,福建省C类高层次人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3/10),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金山学者”青年学术新秀,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科技小院责任专家,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仙游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生态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其消减措施、根际微生物生态与土壤健康、植物微生物组结构与功能、生态农业等方面研究。2016年12月至2018年01月国家公派澳大利亚查尔斯图大学访问学者。参编中文教材2部,中英文著作各1部。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在Plant Disease、Phytopath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Applied Soil Ecology、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14篇,多篇被评选为高被引论文或领跑者F5000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上2项、青基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校杰青项目1项等;获授权国家专利14项(其中第一发明人8项)。担任《iMETA》《Crop Health》《Technology in Agronomy》《应用生态学报》、《土壤通报》等期刊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期刊的专题客座主编;担任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Plant and Soil、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生态学报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wlk/

林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职于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农业生态研究院,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与根际生物学、生态农业循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在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作为短期访问学者身份,师从徐会连博士,从事生物功能菌肥开发与利用研究工作。于2013-2015年赴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林文雄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张建华教授,开展植物逆境生理与根际生物学研究,并主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机制与消减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2017YFE012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31401950),农业部、财政部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福建省食用菌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子项目“菌渣综合利用与开发创新”,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3J0102),和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JA11075),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已发表论文30多篇。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ls100/

李兆伟,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生态学博士后,现为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教师。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进行访学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317013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2015M580560),福建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2016J01100和2021J01098)。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Cell Reports》《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The Plant Genome》、《Rice Science》《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Plant Growth Regulation》《Acta Physiol Plant》《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植物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lzw100/

张永强,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福建省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学者。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Science,Physiologia Plantarum, Planta, Plant Cell Report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多篇,并发表教改论文两篇。为Plant Physiology,Horticulture Research,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Plant Science,Plant Cell Report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Methods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作为指导教师先后指导本科生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fafu.edu.cn/zyq/

沈荔花,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责任专家,现就职于米兰国际体育俱乐部官网菌草与生态学院。主要从事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并承担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22篇(第一作者8篇,SCI收录2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三等奖1项(排名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