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在禧强楼205教室成功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会议汇聚了3支实践队伍,共同总结服务经验、展示实践成果、交流心得体会,凝聚青春力量,共话乡村振兴。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紧密结合学院蜂学与生物医药专业特色,组织队伍奔赴宁德屏南、厦门同安、漳州南靖,开展产业帮扶、蜂疗义诊、科技推广与文化传播等多样化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科技赋能农业,深化产学研融合。屏南分队以“科技小院”为平台,聚焦山苍子、茯苓种植及蜜蜂养殖等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实践队发现,部分农户对深加工技术接受度较低,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基于此,队员们提出“科技小院+示范户”推广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并为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建言献策,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屏南分队负责人李晨毅介绍团队成果
蜂疗服务进村,专业实践促振兴。同安分队深入上陵村开展蜂疗义诊,服务群众70余人,有效缓解村民肩颈腰痛等健康问题。队员们还走访蜂农,实地调研养殖难题,撰写建言报告,推动蜂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在高山党校的初心使命馆,团队深入学习“两上高山”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服务初心。

同安分队负责人张驰分享感悟
探访台创园,传播蜂疗文化。南靖分队赴漳州嘉贸蜂业有限公司,交流蜂疗历史与蜜蜂养殖新技术,在书洋村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宣讲,传播中医养生理念,深受村民好评。实践队还参观当地蜜蜂文化博物馆和台创园企业,深化对闽台合作与蜂业创新发展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与合作意识。

南靖分队负责人陈燚垚分享出行准备
实践期间各队积极撰写新闻稿,多篇稿件获中青网、省级媒体及教育电视台报道。通过微信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多平台持续传播实践故事,显著提升活动影响力。交流会上,队员们还分享了宣传稿撰写、照片与视频拍摄、物资管理、报销流程等实用经验,为今后实践提供参考。队员们纷纷表示,“三下乡”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政教育与精神洗礼。通过走进乡村、服务基层,大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队负责人共同探讨分享
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红巢暖蜂”等志愿服务品牌做深做实,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贡献力量。
